鼓浪屿介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今日影评蒙曼细说白娘子从妖至人 [复制链接]

1#

作为中国民间四大爱情故事(天仙配、孟姜女哭长城、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之一的女主角,白娘子的人间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

不论你是几零后,也不论你处在唐宋元明清任何朝代,都是听着白娘子的故事长大的。

毕竟,她的修行年份,占据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近五分之二。想要逃出她的蛇心还是相当困难的。

人们对白蛇传说的了解,基本上锁定了许仙和白娘子断桥相遇,后相知相爱,遇法海阻拦,白娘子被困雷峰塔。

但《白蛇:缘起》却给出了另一种说法。

动画电影《白蛇:缘起》在中国民间传说“白蛇传”基础上有所创新,讲述白素贞在五百年前与许仙的前身阿宣之间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

晚唐年间,国师发动民众大捕蛇。前去杀国师的白蛇意外失忆,被捕蛇村少救下。为帮助少找回记忆,两人踏上一段冒险旅程。

冒险的过程让两人感情迅速升温,但少蛇妖的身份也逐渐显,另一边国师与蛇族之间可避免的大战也即将打响,两人的爱情将要接受巨大考验。

在《小门神》《阿唐奇遇》《猫与桃花源》之后,追光动画将目标定在了白娘子身上,制作了动画电影《白蛇:缘起》。

1月11日电影上映后,凭借口碑发酵,首周末单日票房呈上升趋势。

虽然是一部动画电影,但《白蛇:缘起》很明显是成人向的。

除了影片中的亲密戏份,在白蛇的人物造型上,也体现得十分完全。

白蛇的造型细腰、柳叶眉、樱桃小嘴、大眼睛、瓜子脸、中国风衣着,以及,偶尔性感的深V领。

当然,“狐媚惑主”的小狐妖更是性感迷人——萝莉般的外表,美艳蚀骨的造型。

在诸多影视剧中,白娘子的形象并不完全一样。

蒙曼在《今日影评》中表示,“譬如,王祖贤版的白蛇趋近于妖,赵雅芝版的白蛇则趋近于贤妻良母”。

《青蛇》

《新白娘子传奇》

那么,蛇是如何一步步变成完全抹掉妖的属性的白素贞的呢?

这还得从女娲和伏羲说起。

中国最早的蛇大概是上述二位了。

女娲作为人类社会的缔造者,在古籍记载中是人面蛇身的女神;

据《拾遗记》中记载,“蛇身之神,即羲皇也”,这说明,青帝伏羲也是人面蛇身的存在。

据统计,在志怪古籍《山海经》中,一共记载了个人物,其中与蛇形有关的人物就达到了个,占到了总数的三分之一。

图文相柳氏,又称相繇,九头蛇身,上古时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凶神,食人无数,出自《山海经·海外北经》。

白蛇的故事,开始于唐传奇《白蛇记》。

在《白蛇记》中,白蛇是一个纯粹的有“绝美之色”妖,吸取人的精神和肉体。

故事发生在唐宪宗元和年间,两位李氏男性,因与白蛇精有染,死相惨烈。一个身体只剩下一个头,另一个脑袋破裂。

到明代冯梦龙《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警世通言》),故事便朝着目前观众熟知的方向发展了。

南宋年间,绍兴地区有一千年修炼的白蛇化作人形,在西湖与许仙相遇,同舟避雨,一见钟情。

白蛇生欲念,欲与书生缠绵,后结为夫妻。

婚后,白娘子现出原形,法海将其关押于雷峰塔之中。

在《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中,白素贞仍是一个蛇妖,但她对许仙是有感情的,并不是要榨取许仙的精神和肉体。

再到建国前后,田汉综合民间各个版本的白娘子,修订了剧本《白蛇传》(年修订时名为《金钵记》,年再度修改并恢复原剧名《白蛇传》)。

田汉修订过后的白娘子,妖气全无,完全成为了贤妻良母式的存在。她温柔、善良、贤惠,为了许仙舍得下自己的修仙大业,也为了许仙甘愿暴露原形。

白娘子和许仙不仅过着令人神往的神仙眷侣般的生活,还救助百姓,

而破坏这一切的法海,则成了众矢之的。

为法海点一首歌!

(插《法海你不懂爱》)

所以,一个看似悖论的问题便提出来了——

人妖虽本不该相恋,但如果人妖真心相恋,且处处行善,站在道德制高点的高僧,又有什么理由除妖呢?

蒙曼在《今日影评》中表示,从白娘子的形象变迁可以看出,人们对妖的认识也在逐渐发生变化。

早期社会,人们对人妖之间的关系是很忌讳的,妖是恶,人是善,妖定会害人。

可以参考一下《西游记》中的蟒蛇精。

往后,人和妖在彼此靠近,妖身上有了人性。

到了现在的《白蛇传》,则更倾向于讴歌纯粹的感情。感情是可以冲破人妖分界(社会等级)的,反而,当高僧站在了感情对立面的时候,成为了恶势力。

中国的民间传统爱情故事中,《白蛇传》是被改编的次数最多的。

蒙曼在《今日影评》中指出,这和蛇妖的设定不无关系。

妖,介于人和仙之间,有仙的法力,有人的情感,她的形象本身就很丰富。

此外,白蛇是一个在传统社会里不传统的女性,她非常勇敢,直面人生,直面爱情,主动追求,为了捍卫自己的利益和天斗、和地斗,表现出非常强烈的自主性和斗争性。

这一点,和现代人的心境更加贴合。

蒙曼在《今日影评》中表示,白蛇的故事在百余年间不断变化,是因为人们总在面对新的问题,总在想出新的解决方式。

“很难想象,在明朝、在唐朝,乃至在汉朝,人们对于自己不熟悉的妖的世界,能够产生那么丰富的想象,产生了那么丰富的白娘子形象。”

白蛇,从“妖”变“人”,经过了多年的历史。

而白蛇的故事,在这千百年间,也从正传发展到了前传。

不知道千百年后,白素贞和许仙,又将在社会的变迁、人们的口口相传中,变成什么模样。

的确,如蒙曼所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富矿,值得一代又一代人去挖掘。一个又一个不同版本的白娘子的出现,也恰恰印证着这一点。

不过,比借母体更重要的,也许是,想象力。如果没有想象力,一个作恶多端的白蛇精,又怎么会变成善解人意的贤妻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