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甘露聚糖肽后会不会出现副作用 http://m.39.net/disease/a_6113723.htmlStartStop
StartStop
繁忙的厦门港东渡港区福建日报记者施辰静摄
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厦门经济特区。40年来,厦门在改革开放的征程中破冰探路、奋勇争先
向着高颜值高素质振翅高飞
东南网8月2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林丽明周思明)从年10月7日,国务院批准在厦门禾山镇的湖里划定2.5平方公里的土地设立厦门经济特区,到年批准把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厦门全岛和鼓浪屿全岛,再到年批准扩大到全市,厦门经济特区在40年的改革开放大潮中,已从地处海防前线的小城,成长为高颜值高素质的现代化都市。
厦门,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的首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孕育地、萌发地和实践地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开放型经济的基础、条件和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新时代的新常态考验着改革开放再出发的魄力和勇气。厦门以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为改革前行的行动纲领,扶摇击水,迎难而上,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征程上争先领航,向现代化国际化都市的发展目标振翅高飞。
敢为人先推动高质量发展
年,厦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9%,增幅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6%,实际使用外资增长25%,实现质量效益同步提升。今年上半年在疫情影响下,厦门经济运行呈现持续回稳、稳中向好的态势。
这一成绩来之不易。步入新世纪第二个十年,世界经济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沿海城市的外向型经济面临新挑战,尤其是土地资源稀缺、重工业基础薄弱的厦门,如何刀刃向内、突破瓶颈?
改革,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厦门抓住制度机制创新的“牛鼻子”,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在有基础、有条件的领域推出30项首创性、先行性改革,不断释放活力与红利。
为了进一步给企业松绑减负,厦门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开展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推动“证照分离”全覆盖,实现98%的审批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先在全国推出“多规合一”改革,形成全域空间一张蓝图,工程建设项目不再“跑断腿”,从立项到办理产权登记审批由个工作日压缩到40个工作日,提交的申请材料从项减少到76项,审批管理体系“厦门蓝本”向全国推广。
大刀阔斧的改革,让厦门营商环境迅速提升。年厦门率先在全国启动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以来,营商环境从相当于全球经济体第61位提升至年的第25位,位列国家发改委营商环境评价第一梯队。
城市空间资源有限,就要向科技创新谋未来,向高新技术要效益。厦门瞄准创新驱动,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片区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载体,着力突破一批阻碍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补足创新创业链条短板,提升区域创新体系能级,进入全国首个集成电路保税研发试点,获评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生物医药、新材料入选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工程。
在此基础上,厦门把招商作为赢得未来的战略之举,明确行政区、自贸试验区、火炬高新区和重大片区的责任主体,创新打造全链条全周期立体化招商工作新机制,有力推动招大引强。近一年来,累计生成对接招商项目个,预计总投资达1.4万亿元,其中世界强项目个、中国强项目个。
步入深水区的改革,对更高水平的开放也提出全新要求。厦门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扎实推进互联互通、经贸合作、海洋合作、人文交流四大核心枢纽建设,打造“一带”和“一路”无缝对接的陆海枢纽城市。近三年,厦门引进“海丝”沿线国家投资项目超过个,“走出去”项目97个。
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道路上,厦门通过转换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成功在有限空间里激活了无限动能。以核心城区思明区为例,这片面积仅占全市近5%的行政区,经济总量占全市的1/3,财政总收入常年雄踞全省各县区市之首。这与辖区内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科技含量密不可分。目前,思明区拥有高技术、高成长、高附加值的“三高”企业家,较去年增加家,增长18.3%,总数占全市近三成。
兼济普惠共享改革开放成果
在推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道路上,厦门始终不忘实现共同富裕的初心,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大力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让经济特区改革开放的成果普惠于民,创造“有质量的GDP”。
年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市之后,厦门大力贯彻落实“提升本岛、跨岛发展”战略部署,岛外集美、海沧、翔安、同安各区迅速崛起,环东海域新城、马銮湾新城等新城建设如火如荼,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不断完善,岛内外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得到了根本性的解决。年,厦门市常住人口达万人,岛外人口总量达.4万人,比重达50.2%,首次超过岛内。
在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基础上,厦门大力推动民生事业发展,目前已经实现城乡一体医疗保险全覆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城乡全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标准全市统一,并率先建立覆盖全体市民、分层次保障的住房保障体系,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领域齐头并进,民众幸福指数显著提高。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厦门工作时提出治理筼筜湖的“依法治湖、截污处理、清淤筑岸、搞活水体、美化环境”20字方针以来,厦门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坚持陆海统筹河海共治,构建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环境监测网络,成功修复筼筜湖、五缘湾、海沧湾、环东海域等水域水体。年,厦门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2.98,与黄山市并列全国第四名。
民生福祉最直观的数据,是老百姓钱袋子鼓了起来。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年,厦门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比上年增长9.7%,明显高于GDP增速7.9%,提前实现十八大提出的年人均收入比年翻一番的目标。
不仅仅是市民,厦门以开放的胸怀,让越来越多的人在这里实现人生的梦想。厦门外来务工人员有一个暖心的称谓——“新厦门人”。他们不仅可以享受积分落户和子女积分入学政策,年起还被纳入住房保障范围。
全民携手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
特区之特,不仅体现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等看得见的数据上,社会文明程度、治理水平和民众素质的提升同样是重要指标。经济特区的发展给民众带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让厦门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拥有了深厚的民意基础,“高颜值高素质”体现在城市的方方面面。
厦门城美,人心更美。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是厦门市民最引以为豪的荣誉之一。在斑马线前停车等候行人通过,已成为厦门街头的常态;厦门岛内生活垃圾分类达标小区达个,占岛内小区总数的76.4%……
不断增强的共同家园意识,让政府治理、社会调解、居民自治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在厦门变成现实。作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厦门以广泛发动群众参与为基本方法,探索社区治理新途径,创造更多的平台,引导民众广泛参与公益服务。先后荣获“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市”“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等称号。
许多外地游客第一次来厦门,都对路面上身穿红色马甲的志愿者印象深刻。据统计,年厦门市注册志愿者超过70万人,志愿组织近个,已发布志愿服务项目超过2.1万个,累计记录志愿服务时间超过万小时,涵盖了环保、救援、社区服务、教育、文明督导等各个方面。厦门还为全市实名注册志愿者统一购买保险,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年,“莫兰蒂”台风重创厦门。灾后重建过程中,不仅全市近50万名注册志愿者、多支志愿服务队汇聚成鹭岛“志愿红”,成为活跃在救灾和灾后重建现场的亮丽风景,许多市民也积极加入,连不少老外也走上街头。
今年2月,在新冠肺炎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一名美国人发来一封邮件,为厦门市民加油鼓劲。他就是厦门大学外籍教授潘维廉。潘维廉在厦门任教超过30年,不仅自称是厦门人,还写了十几本著作向国外推荐厦门和福建。“我希望有更多的人了解开放、包容、不断创新发展的厦门,爱上厦门这座城市。”潘维廉说。
过去40年,厦门的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所走过历程的一个缩影。在新时代,厦门正进一步推进“岛内大提升,岛外大发展”,吹响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号角,以更加昂扬的姿态,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加快新时代新福建建设贡献力量。
来源:福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