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介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简析白蛇传的主角是白蛇的原因,以及故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正规医院 http://www.zbxusheng.com/

《白蛇传》故事在中国广为流传,开始时是以口头传播,接着民间以评话、说书、弹词等多种形式出现,又逐渐演变成戏剧表演。

再后来,又有了小说;民国之后,还有歌剧、歌仔戏、漫画等方式演绎。

到了现代,也有根据《白蛇传》拍成的电影,编排成的现代舞,新编的小说等。

《白蛇传》作为一个流传了这么久的传说故事,到底是依靠什么样的魅力,以及故事源于何时何地?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它又是怎样变更成为今天这种情节的呢?

要回答以上问题,我们就有必要弄清楚《白蛇传》故事的情节流变的历史了。

据史学家和学者考证,比较权威性的说法有以下三种:

一说,源于唐朝时候传奇故事《白蛇记》;或是源于《西湖三塔记》。

到明代,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中《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一篇,故事已初步定型。

只是在《白蛇记》、《西湖三塔记》和《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中的内容,与我们今天所熟知的截然不同。

那三篇故事都说白娘子是通人性的蛇妖,到许仙身边不是为了报恩,而完全是祸害许仙,法海则是救人于水火的一个好人。

另外,小青也不是青蛇,而是一条青鱼精,白蛇下山游湖,她变成一个婢女陪伴白蛇,最后与白蛇一起被法海镇压在雷峰塔下。

此时的故事,依于佛教学说和当时所谓的正统封建礼教。

这也反映了《白蛇传》故事的时代性。

二说,认为《白蛇传》的传说,同印度教有关。

印度教的创世,就是从两条大蛇(Nagas)搅动乳海开始。

东南亚也有类似《白蛇传》的故事,元代周达观的《真腊风土记》就记述了真腊国王有一“天宫”,夜夜登上天宫的金塔与化为女身的蛇精交合,也是人蛇交媾故事的雏形。

此外,希腊神话中的拉弥亚即由蛇幻化而成。

后来,拉弥亚与青年利西乌斯(MenippusLycius)结为夫妻,结婚当天,来了个阿波罗尼乌斯(DeVitaApollonius),识破拉弥亚是蛇。

此外,在南宋宫廷说书人的话本里,有《双鱼扇坠》的故事,其中提到白蛇与青鱼修炼成精,与许宣相恋,盗官银、开药铺等情节,都与后来的《白蛇传》类似。

并且,在其他的文学作品里,也有类似的故事。

因此有学者认为,《白蛇传》的故事有可能是中国的故事与印度的神话糅合而成的传说。

三说,《白蛇传》乃起源于一千多年前的北宋时期,发源地在河南汤阴黑山之麓、淇河之滨的许家沟村。

许家沟所依的黑山,又名金山、墨山、大伾([pī];形容众多,茂盛)山,古为冀州之地,是太行山的余脉之一。

这里峰峦叠嶂,淇水环流,林木茂盛,鸟语花香,环境清幽,亚赛桃源。

早在魏、晋时期,左思就在《魏都赋》里记载了“连眉配犊子”的爱情故事传说:

“犊子牵*牛,游息黑山中,时老时少,时好时丑。后与连眉女结合,俱去,人莫能追……”

后来,这一典故衍化为“白蛇闹许仙”故事,故事的女主人公也由“连眉女”演变为白蛇。

相传,“白蛇闹许仙”里的白蛇精,当年曾被许家沟村一位许姓老人从一只黑鹰口中救出性命。

这条白蛇为报答许家的救命之恩,嫁给了许家后人牧童许仙。

婚后,她经常用草药为村民治病,使得附近“金山寺”的香火变得冷落起来,也使黑鹰转世的“金山寺”长老“法海和尚”大为恼火,决心破坏许仙的婚姻,置“白娘子”于死地。

于是,便引出了人们熟悉的“盗仙草”、“水漫金山寺”等情节。

白娘子因为水漫金山而触动胎气,早产生下儿子许仕麟。

法海趁机用“金钵”罩住分娩不久的白娘子,将其镇压于南山“雷峰塔”下。

通过此事,许仙心灰意冷,便在“雷峰塔”下出家修行,护塔侍子。

18年后,许仕麟高中状元,回乡祭祖拜塔,才救出母亲,一家团圆。

据载:“金山嘉祐禅寺”创建于北宋·嘉祐(—)年间,以寺院所在的地名和创建年代而得名。

在这一带民间流传的“白蛇闹许仙”故事,当成型于北宋后期。

而“白蛇闹许仙”故事向江南一带的播迁,则与金人南侵、宋室南迁有关。

宋高宗晚年禅位后,驻跸临安(今浙江杭州)德寿宫中。“喜阅话本”,“命内当日进一帙。当意,则以金钱厚酬”。

出于“怀旧”情结,在他“龙兴”之地相州一带民间流传的“白蛇闹许仙”故事,色彩奇幻、情节曲折,应是他喜欢聆听的故事之一。

这也就成为宋、元时期“白蛇传”故事在杭州一带广泛流传的主要原因。

这一种说法较为合理,我本人也是支持这一说法。

只是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白蛇传》的故事早期以口头相传为主,因此派生出不同的版本与细节。

原来的故事,有的到白素贞被镇压到雷峰塔下就结束了;有的版本有白蛇产子的情节;还有版本有后来白蛇之子得中状元,祭塔救母的皆大欢喜的结局。

现在,我们一般认为,《白蛇传》最早成型故事,记载于冯梦龙的《警世通言》第二十八卷《白娘子永镇雷峰塔》。

清代初年*图珌的《雷峰塔》,是最早整理的文字创作流传的戏曲,他只写到白蛇被镇压在雷峰塔下,并没有产子祭塔。

后来,又出现的梨园旧抄本(可能是陈嘉言父女所作,现存本曲谱已不全),是广为流传的本子,有白蛇生子的情节。

整个《白蛇传》故事,在清代嘉庆十一年玉山主人的中篇小说《雷峰塔奇传》,及嘉庆十四年的弹词《义妖传》等书中,经过不断修改、加工、润色,逐渐形成了今天大家熟知的《新白娘子传奇》中的情节。

同时,也是在清朝后期,以“白蛇传”作为故事的名字开始出现,之前“白娘子”的故事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名字。

关于《白蛇传》故事的推广,清朝乾隆皇帝可谓功高。

据记载清朝乾隆年间,方成培改编了三十四出的《雷峰塔传奇》(水竹居本),共分四卷,第一卷从《初山》《收青》到《舟遇》《订盟》,第二卷是《端阳》《求草》,第三卷有《谒禅》《水门》,第四卷从《断桥》到《祭塔》收尾。

《白蛇传》故事的主线纲架自此大体完成。

而这出戏的本子,在乾隆南巡时被献上,因此有乾隆皇帝御览的招牌,使得社会各个阶层的人,没有人不知道《白蛇传》的故事了。

于是,乾隆皇帝以后,《白蛇传》成为常演的戏剧。

《白蛇传》流传知名度如此之高,还源于其故事本身所包涵、所透露着,以及世世代代的流传者所想、所要表达的深层情思。

表面上看,《白蛇传》故事描述的是一个修炼成人形的蛇精与凡人的曲折坎坷的爱情故事。

在深层次中,之所以流传者要把所谓的蛇精描述得如此美丽善良、优雅高贵,且极具菩萨心肠,就是为了表达民间对男女自由恋爱的赞美和向往。

特别是故事本身,揭露出古代民间对封建势力无理束缚的强烈谴责和憎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