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介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白蛇缘起比照哪吒之魔童降世,我们 [复制链接]

1#

有时电影象极了人的命运,有的生来就顺风顺水,一降世就炸裂、爆红,比如现今票房飙至36.84亿的魔童哪吒;有的生就命途多舛,即便一再开启逆袭模式,总不能达到渴望的高度,比如年初的《白蛇:缘起》。

《白蛇:缘起》就是一混不吝的主。它在大片林立的春节档逆势杀入,几次遇冷,又几次飙升,最终在一片形势大好声中突然选择自杀式下线,让票房终结在4.3亿上。

更没想到的是,8月初,在《哪吒》已变异成大Boss的当口,《白蛇》又上线了,这是要蹭热度,还是要找虐?——《白蛇》的这一波操作好“妖娆”哦。

平心而论,若不以票房论英雄的话,《白蛇》和《哪吒》在技术与艺术性上差别是不大的,而在故事上,前者甚至要比后者高出不止一头。

下面主要讲讲《白蛇:缘起》的故事与叙述。

01:编剧不是瞎掰

初看《白蛇》很容易忽略片头“白蛇”旁边的“缘起”两个小字。

故事梗概大略这样:小白去皇宫刺杀太阴真人,失败,被许宣救下。失忆的小白不仅在许宣的帮助下找回了记忆,并且成功爱上了他。当得知小白是妖之后,许宣义无反顾地也做了一个小妖,最后为救小白牺牲了自己。

——是不是和我们的“阅读期待”不同?

我们首先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许仙。那个叫阿宣的男主是个不称职的捕蛇人,开朗、洒脱,兴趣广泛、用情专一,乐于助人、甘于牺牲。显然不是断桥边上那个特喜欢被动的小官人。

再看大反派,不见了法海大和尚,取代他的是一个叫太阴真人的道士。这个僵尸太监版国师练一种邪门的“吸*大法”,专门与蛇为敌,捉蛇以吸取灵气。

以为遇到了胡编瞎掰的编剧?错。从这个片子里恰恰可以看出编剧是动了一番心思,下了一番工夫的——我们要把重心放在“缘起”上——原来这个故事是讲“因缘”的,是白娘子和许仙的前世故事,是“白蛇前传”,是年后白蛇传之杭州站的番外篇。

这个前世故事设定在晚唐,永州。

永州,立刻让我们想起柳宗元的《捕蛇者说》。没错,编剧正是拿《捕蛇者说》当了故事背景板——话说,在永州城外,有一个捕蛇村,一群穷苦百姓迫于压力,为皇帝的国师捕蛇。这其中就有一个快乐的年轻人阿宣。

白蛇传之永州站的故事以此展开,立得住,没毛病。

不仅如此,捕蛇村更是整个故事矛盾交织处。在这里,阿宣救下了小白,国师派人来抓刺客,“蛇族”与国师的*队大战,阿宣为救小白牺牲……这种设定可信,并且使矛盾冲突集中,便于叙事。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这个前世故事的内核是“白蛇寻前缘”,这是编剧从“白蛇报恩”的传说中获得的灵感。

白蛇报恩在民间故事里是存在的。悦华看过一个民间传说,讲许仙小时候遇到神仙卖汤圆。别人都要大汤圆,许仙偏要小汤圆。小汤圆可是仙丹呐——结果一颗小汤圆滚进河里,被河里的甲鱼精和白蛇精发现,一番争抢,白蛇精取得胜利。所以白蛇要报恩,法海要寻仇——法海就是前世的甲鱼精……

当然,编剧没用这个前世故事。为什么呢?因为这是单纯的报恩,很功利,没办法让人在情缘上做文章。

编剧用的是我们的“童年剧”《新白娘子传奇》里的故事。

与《新白》在“阿哈哈”中完成救小蛇不同,在电影中,阿宣救助小白,不是一次,而是三次,第三次更是付出生命的代价。如果没有爱情,单纯同情,阿宣怎么可能以死相救?所以这就把“白蛇报恩”的旧传说演绎成了前世今生情缘不变的新传奇了。

《哪吒之魔童降世》也写了一个前世的故事,恍惚觉得编剧的灵感来自藏传佛教的“转世灵童”,只不过在“灵珠”之外多了个“魔丸”。阴错阳差,本该成为灵珠英雄的哪吒结果却变成了“魔王”,面对不公的命运,哪吒选择了逆天改命。

可以说两者的故事模式有相似之处。《白蛇》是前传,《哪吒》也是。我们看不见哪吒闹海的经典情节,是因为电影还不到哪吒重塑身体就结束了。两个故事原型差别不大,都符合逻辑,差别在叙述上。

02:两种叙事风格

《白蛇》的叙事传统,中规中矩。

《白蛇》采用的是倒叙的方式。在阿宣为小白牺牲的年后,小白修仙又一次失败。她去探究原因,终于从珠钗中开启了一段封存的几乎忘却了的记忆。然后大部分篇幅是讲年前她遇到阿宣的经历。最后她决定去寻找阿宣。

叙事线索清晰,主要两条线,一是“蛇族复仇”,一是“太阴真人施虐”。剧情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许宣三救小白。第一次在捕蛇村边相救,两人相识;第二次在镇妖塔下相救,两人相爱;第三次在“天罗阵”中相救,两人相离。

而且剧情步步推进,最终“蛇族”与“人族”(如果邪恶的太阴道士一方算人的话)两条线在捕蛇村边交汇,剧情通过终极大战达到了顶点。

更重要的是,《白蛇》几乎没有游离在情节线外的细节。悦华认为《白蛇》中最魔幻最吸睛最拿人的不是终极大战,而是封存了N多细节的宝青坊故事。

宝青坊是为妖族锻造法器的地方,主人是一只双面狐狸。屋里四面壁立的储物格,上下翻动旋转门,在空中飘动的流水线都很魔幻。当然,妖娆的双面狐狸,吸精的小妖精,傻呵呵油兮兮的和尚头,这些人物塑造的也很传神。

编导厉害的地方不仅是创造了一个像宫崎骏的“油屋”一样的神奇存在,他们还将宝青坊融入到了《白蛇》的情节线中去了,这使宝青坊故事服务于主体故事。

——白蛇和阿宣为什么去宝青坊?因为白蛇的珠钗是宝青坊改造的法器。

——阿宣为什么第二次去宝青坊?因为他为了和小白在一起,去求双面狐狸把他改造成妖。

宝青坊故事就这样亮晶晶地进入了白蛇故事,就象玉器上镶嵌了一颗宝石。

《哪吒》采用了另一种叙事策略,看起来更现代。

叙事主线就是哪吒的成长。在这个过程中,哪吒同师父、父母、小伙伴、海夜叉、敖丙发生了各种各样的矛盾冲突。

感觉与《白蛇》的线性叙事不同,《哪吒》更倾向于由一点(哪吒)出发,发散性地关联到其他人物。

当然这和故事与表达的单纯与复杂有关。——《白蛇》主题是爱情,人物关系相对单纯;《哪吒》是成长,人物多,关系相对复杂。

正因为如此,《哪吒》在叙事上充满了难度,而辐射式的结构又隐隐为编导挖下了一个坑,弄不好,很容易就会掉进像段子合集《十万个冷笑话》那样的坑里。

而《哪吒》充满了段子,每一个段子都会引起我们长时间的大笑,可是,这些段子似乎难以形成一个合力,以表达成长的主题,所以当走出影院的那一刻,我们很难将那种片段合成为一个整体以表达自己的整体感受。

这,说明什么?

最后,悦华能做的就是小结一下——悦华认为,魔童哪吒要想走更远的话,必须抛去为段子而段子的做法,像《白蛇》一样,让段子变成整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比较《白蛇》与《哪吒》的故事与叙事,目的是让中国动漫走得更远一点。仅此而已。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