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介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的奶奶,曾是上海名伶她来鼓浪屿演出, [复制链接]

1#
第篇精神分析3治愈心理疾病的秘 http://www.snzccn.com/qpz/13551.html

△她叫潘嘉雯。她的奶奶叫戚美茹,爷爷叫潘炳权。现住在泉州鲤城新华北路那一带。嘉雯跟我说了一段关于戚家的家族史,从江苏到上海,又从延续到了泉州。(因口语习惯,嘉雯所称的曾祖父应为奶奶的父亲外曾祖父。)

我的奶奶,曾是上海名伶

我奶奶、外曾祖父那辈都是唱京剧的。大概年,外高祖父戚少英带着两个儿子,举家从江苏淮安一带迁到上海发展。长子叫戚艳冰,名号绿牡丹,就是后来和梅兰芳有“梅绿之争”的南方四大名旦之一,*玉麟的师父。所以,*玉麟的名号也叫“绿牡丹”。

丨牡丹团姐妹里的金牡丹和绿牡丹

不幸的是,戚艳冰因为声带失声,抑郁早逝。他的弟弟戚厚卿,就是我外曾祖父,原来也有登台唱戏,但因为身高太高身段不好就转到幕后,于是便开始收徒,并创办大上海名声大噪的牡丹姊妹团,地址在原上海延安中路弄邻圣坊3号。现在已经拆迁了。

丨民国16年的《上海画报》上的粉牡丹和绿牡丹

年,粉牡丹、金牡丹、绿牡丹等姐妹六人受邀到云南个旧演出,街头谈论不休,观众如潮,戏院还随戏票赠送牡丹姐妹照片。受邀到菲律宾商演,戏票被一抢而空,座无虚席。

外曾祖父带着牡丹剧团去马来西亚演出时,他的信件不用特意署名,只需要在信封上画一副眼镜,邮局就知道是谁的信件。因为外曾祖父标志性就是带着一副眼镜。家里每天都有满满两桌人吃饭,天天有不同的客人,人來人往来家里谈商演。

↑这张牡丹团的合照上,上排是徒弟白牡丹美霞、银牡丹许美芳,牡丹王戚厚卿的妹妹,绿牡丹戚艳冰的女儿,粉牡丹戚厚卿的妻子。

牡丹团的最小成员小粉牡丹就是我奶奶戚美茹,戚厚卿的女儿,也是牡丹团目前唯一还在世的一朵牡丹。

丨小粉牡丹

奶奶十三岁登台,跟着她母亲粉牡丹学习,以青衣花旦为主。奶奶跟福建结缘是在年,厦门京剧剧团聘请奶奶从上海来做特约演员,就为了救场。

她的工资是按天算的,一天7元块钱,不像其他演员是按月算的基本工资。在厦门漳州三天三夜打炮戏,意思是拿出自己的主打曲唱三天三夜。这样三天戏唱下来,有时候一个戏台就可以重生了。

丨小粉牡丹

很多人从鼓浪屿坐船去看演出,因为赶不上鼓浪屿最后一班轮渡,最后只能住旅馆过夜。那时候愿意花钱住旅馆,算是一件很奢侈的事了。

不过当时在福建演出只写着上海特聘演员,当地人并不知道上海的牡丹姐妹们,除了南京安徽上海一带比较了解。即使后来奶奶离开上海,周边城市有些地方戏台仍然打着小粉牡丹的旗号。

丨小粉牡丹

这段舞台经历是奶奶一生最重要最辉煌的时期,其中也包含很多的心酸苦涩。

每天都要练习各种杂技柔术,滚翻、手翻,戏多的时候,背台词背到半夜,连喝杯水上趟厕所都不敢去。所以,奶奶后来都不让我们再走她那条戏路了,太辛苦。

丨潘嘉雯的爷爷和奶奶结婚照

我爷爷是泉州人,在上海戏曲学院读的编剧专业。奶奶来福建演出后,爷爷刚好是他们剧团的编导,两人相恋,年在泉州结婚。

后来,剧团几朵重要的牡丹远嫁海外,国内局势变动,一时间上海所有的剧团都下马解散,家里被一扫而光,家道开始中落。外曾祖父在上海的生活很长一段时间,都是靠奶奶在福建和云南的演出维持。

丨小粉牡丹

年,福建剧团也纷纷下马解散,爷爷不愿奶奶再抛头露脸,再加上奶奶专攻的京剧和泉州的主流剧种不一样,奶奶便逐渐退居幕后,收起小粉牡丹的名号,基本告别了她的戏剧人生。

爷爷也从编剧的身份,自学成为一名工程师,曾任泉州风景园林设计室总建筑师。

丨戚家牡丹团旧照

我跟奶奶的感情非常深,从小生活在一起。每次跟奶奶讨论到家族的兴衰,她难掩伤痛。她说,她的脑海里呈现出一系列从兴盛到衰败的过程,虽然那时候还小,记忆有些零碎,但辉煌转向衰败的那种生活,历历在目,伴随了她的后半生。

丨戚家牡丹团旧照

小的时候,她会教我走猫步,翘兰花指。可惜我没遗传到她的戏剧天赋,她说我的嗓子不适合。但有一点例外。她很新潮,喜欢复古大气的东西,我也很喜欢,我不喜欢公仔那种小女孩喜欢的东西,小时候连裙子都不喜欢穿。

长大后,我会经常把她年轻时的新潮衣服拿来混搭着穿,那些衣服都已经三四十年的了。但我很喜欢,因为我知道它们身上的故事,能感受那个时代的风华。

丨奶奶三十几年前的外套常被嘉雯拿去混搭着穿

第期

采访整理/麦麦视频、图片/王金淼吕波

花巷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来信请投邮箱:

qq.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