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介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鼓浪屿那些基督教元素的路名,其中有哪些传 [复制链接]

1#

在鼓浪屿历史上,曾经出现了一些有趣的路名,虽然已经消失了,但她们承载了国际历史社区一段传奇岁月。这些路名中,有些与教会文化存在密切关系,那么这些基督教元素的老路名中,又有哪些美丽佳话?

教堂路:这条路位于协和礼拜堂与耶稣君王堂之间,因为两边有两座教堂因而得名,目前教堂路成为福建路的一部分。协和礼拜堂建于年,是现存鼓浪屿最早的教堂,教堂为基督新教的闽南三公会建立,主要供在鼓浪屿的外国侨民使用。

而耶稣君王堂就是俗称的天主教堂,建于年,由时任厦门教区主教马守仁建立。教堂路上两座教堂毗邻而立,出自两个不同的基督宗派,又分别代表了英美文化与拉丁文化,这体现了鼓浪屿海纳百川,文化多元的特点。

医院路:在今天的鼓新路,通往河仔下故宫博物院——外国文物馆的路段,医院路。她的得名来自于郁约翰医生医院。

年,厦医院建立,郁约翰成为首任院长。医院是当时闽南地区首屈一指的医疗机构,来此求医者络绎不绝。郁约翰不仅在此行医,更培养了陈天恩、*大弼等一代名医。而他为了救治病人,付出了年轻的生命。

医院路见证了西医在闽南地区的传播,也体现了救死扶伤的伟大精神。

书院路:鼓新路上还有一条以学校命名道路,她就是位于八卦楼南侧沿着斜坡向上,前往现在厦门二中的书院路。

年,英国传教士山雅各在鼓浪屿上建立英华书院,成为当时鼓浪屿的名校。百余年来,英华中学(包括后来的二中)英才辈出,校友遍布海内外,不少人成为各领域的专家和骨干。

书院路谱写了鼓浪屿教育文化的辉煌历史,与医院路一起成为基督教会在鼓浪屿科教文卫事业的美好见证。

公山路:在今天鸡山路西麓,靠近中国基督徒墓园的路段,有条路在当年被称为公山路。

所谓公山,是指墓地,目前东南亚华人一些公墓,也以公山命名。基督徒墓园安息着闽南教会的牧者以及一些著名人物。比如首位中国教会牧师叶汉章、汉语拼音之父卢戆章、闽南布道家周之德等等。

基督徒墓园承载了闽南教会的历史,见证了几代教会先贤的佳美脚踪。

马君路:这条路位于鼓浪屿东海岸,目前并入漳州路。道路的命名是为了纪念传教士马约翰(并非体育家)而设。

马约翰是英国传教士麦高温的旧译名。他是在厦门教会史上一位重要人物。不仅在此传播福音,更建立了中国近代最早的戒缠足会,帮助广大妇女解除痛苦。

此外他还积极从事戒烟运动,并致力于闽南文化的研究,留下了《厦门方言英汉字典》以及《竹树脚》等等书籍。

因为麦高温对于教会与社会的巨大贡献,因此当时的工部局就一条沿海街道以他的名字命名。虽然马君路已经消失,但麦高温牧师的佳美脚踪值得后人效法。

文章来源福音时报图片来源厦门手绘地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