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介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在十大ldquo准一线rdquo [复制链接]

1#

来源:克而瑞地产研究

作者:数洞老表哥

01

苏州商铺数量倒数第二区划内县市反超主城区

先来看看各城市的商铺数量,排在前四位的城市市区常住人口均超过了万人,而商铺数量最少的厦门市区则是万人,人口数量也是排名最末。其中直辖市重庆商铺数量最多,达到26.2万家,市区内的万常住人口,带来了庞大的日常消费需求。四川省会成都以21.8万家商铺排在第二,市区常住人口也达到了千万人;武汉、天津分别排在第三和第四的位置。厦门常住人口最少,商铺数量也排在了最末的位置。需要说明的是,苏州全市商铺数量达到19万家可以跻身前三,不过一半以上都来自于昆山、常熟、太仓等县市,实际市区商铺数量为8.2万家,因此排在了倒数第二的位置。

注:均为市区商铺数量,成都未包括郫都区

02

天津商铺集中度最高和平区接近间/km2

商铺密度方面,因城市行*区划、地形地貌等客观因素差异,“准一线”城市之间差异较大。市区面积大的重庆、天津商铺密度较小,也涵盖了更多的待开发区域,而市区面积较小的城市的商铺密度则更高一些,如郑州、长沙的市区面积不到全市的20%,经济中心的辐射效应带来了更高的商铺密度,所以商铺密度指标处在了更加领先的位置。

就市区面积分段来看,在平方公里以下区间段中,郑州、长沙、厦门的市区面积都小于平方公里,而成都市区面积达到了平方公里,市区占全市面积达到了26.7%,但成都市的商铺密度依然达到了67.2间/平方公里,浓郁的商业氛围可见一斑,但也代表着更大的商铺竞争压力;在-0平方公里区间段中,杭州、南京、武汉、苏州市区内均有较多的山川湖泊等公园绿地,地貌特征较为近似,其中杭州以32.8间/平方公里排在第一,似乎也印证了“北上广深杭”的民间说法。

细化到行*区县可以看到一些更有趣的数据。十个准一线城市市区共有个区,商铺的平均密度约20间/平方公里,老表哥以间/平方公里为标准,选取了其中靠前的36个行*区进行对比,约占所有行*区的1/3:

天津、武汉各有6个行*区密度大于间/平方公里,超过成都(5个)和杭州(5个);

按城市对行*区面积求和,成都、杭州商铺高密度范围最大,达到了平方公里,并且成都高密度的“成色”更足一些,诸如武侯区、锦江区商铺密度都超过了间/平方公里,而杭州的拱墅区、滨江区、江干区都不到间/平方公里;

除郑州外,其余9市商铺密度最高的行*区都超过了间/平方公里,并主要集中在-间/平方公里的范围内;

郑州没有行*区商铺密度超过间/平方公里,最高的金水区为.7间/平方公里;

商铺密度最高的两个行*区分别来自于天津和重庆,也恰巧是市区商铺密度最低的两座城市。由此来看,天津和重庆的商铺集中度远高于其他城市,市区的待开发区域面积占比也更高;

天津和平区商铺密度高达间/平方公里,但面积只有10平方公里,是TOP30中占地面积第二小的行*区,仅高于厦门的鼓浪屿岛。

注:鼓浪屿非行*区,但作为特殊地区参与排名;苏州沿用旧行*区划

03

天津郊县餐厅发展机会更多滨海新区每万人只有27家

最后再来看看老表哥最关心的餐饮。人均餐厅数量方面,厦门以每万人83间餐厅高居首位,一方面是厦门旅游业较为发达,为餐饮业带来了更多的消费群体;另一方面是厦门行*区划较小,消费频次低的非市中心区域不多。

长沙以每万人82间餐厅排在第二,每万人仅比厦门少了一间,但考虑到更大的人口基数、更广的辖区面积、以及略逊一筹的旅游氛围,在老表哥看来长沙本地人民更当得起“吃货”的称呼,需要更多的餐厅才能满足他们的饕餮之欲。

天津人均餐厅数量最少,每万人只有37家,只有和平、河东、河西等主城区每万人餐厅数量能够超过50家,而其余“四郊五县”(现在是八区一县了)每万人餐厅数量都不高,大力开发的滨海新区每万人餐厅数量也只有27家。

04

郑州餐饮最实惠主要胜在火锅、西餐便宜

餐厅平均消费方面,南京人显得最“tàiqi”(大方),“大萝卜”们对于餐饮价格最不敏感,抬石头下馆子总是喜闻乐见的社交活动,平均消费达到了50元之多,较第二名杭州高出了4元钱。

其余城市消费多集中在38-44元的范围内,不过考虑到各地正餐/小吃的比例差异,这应当在正常波动范围之内。以成都(均销44元)和武汉(均销38元)为例,二市各类餐饮价格都差不多,但在均销较高的火锅店(60元左右)方面,成都店铺占比达到16%,较武汉高出7个百分点,相应均销较低的小吃快餐(20元)方面,成都则占比则只有27%,较武汉低了5个百分点。

而平均消费最低的郑州只有31元,主因是均销较高的火锅、西餐餐厅过于实惠,许多店铺人均都低于40元,导致总体平均消费拉不上去,譬如南京、杭州的火锅平均消费较郑州要高出60%以上。

◆◆◆

最后,给每座城市一个小总结吧:(按市区商铺数量排序):

重庆,商铺最多,但面积更大、人口更多,地均、人均指标不占优;

成都,商铺密度过高,竞争压力不容小觑;

武汉,商铺数量跻身前三,小吃快餐占比大;

天津,商铺高度集中在主城区,外围的“四郊五县”有较大发展空间;

杭州,商业氛围浓郁,餐饮消费水平高;

南京,喜爱“抬石头”,平均餐饮消费最高;

郑州,主城区商铺密度仍有提升空间,吃饭最实惠;

长沙,最适合本地吃货的城市,价格适中、选择面广;

苏州,县市强势,商铺在市区的集中优势最不明显;

厦门,旅游业带来了更多外来餐饮消费需求。

点击链接《10+9大房地产分析密件专享通知》,参与密件专享。

声明:本号会选好文发布,并注明作者或出处。如未能找到有异议请留言,会尽快处理。

戳阅读原文参与10+9大房地产分析密件专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