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癫疯能不能治好 https://m-mip.39.net/nk/mipso_4793225.html(这是一篇两年前的小文,今天整理重发)
“鼓浪屿,因海西南有海蚀洞受浪潮冲击,声如擂鼓,明朝雅化为今名。”这句鼓浪屿简介耳熟能详,那么,圆沙洲如何成了鼓浪屿?
01民间传说“五龙屿”
“圆沙洲”是小小岛初识人烟的小名,“圆圆的小沙包”,听起来有点随意、有点呆萌。
“五龙屿”之名据说始于南宋,最早听到此说法,来自路边一位大妈模样的导游:
“岛上原有五条座山,形状如五条龙,所以,小岛原称‘五龙屿’,闽南话中,‘五龙’和‘古浪’音相似,久了就成了鼓浪屿。”
初次听到这讲法的我心里直接呼她为“野导”,因为龙或凤的传说在哪一个风景稍有点模样的地方都有,“五龙屿”,多土呀!
但是后来才发现,智慧真的是在民间。厦门文史专家何丙仲老师说:厦门古早时,很多岛屿都以动物命名,所以才有猴屿、鸡屿、白兔屿、鳄鱼屿等岛屿名称的出现。五龙屿,并非空穴来风。小小岛上,山丘起伏交错。按堪舆家的说法,岛上从西北到东南有五条低丘延绵伸展,在面对厦门岛一侧海滨会合,此地势为“五龙聚首”,故称“五龙屿”。从远远的高处看鼓浪屿,真像五条龙……鼓浪屿出生并生活了多年的陈佑德先生言之凿凿指出这“五龙”是笔架山、兆和山、骆驼山、旗尾山(英雄山)和升旗山,它们分别从海边向岛中心延伸,如五条龙从九龙江出海口爬上岛,五龙所戏的那颗珠,就是日光岩。幸好,“五龙屿”只在民间中口口相传,要不,fivedragonIslet,估计会吓跑很多老外吧。
陈佑德说,相传这些就是龙爪印。
02“古浪屿”和“鼓浪屿”
明弘治年间(-)*仲昭编撰的《八闽通志》里,小小岛被称为“古浪屿”,这是最早出现的关于鼓浪屿的书面记载。《八闽通志》里的“古浪屿”现在在日光岩峭壁上的四个大字“鼓浪洞天”,相传是明万历元年(年)泉州同知丁一中所刻,但在同时代的文字记录中却找不到记载。明万历四十年(年),何乔远、阳思谦、*凤翔等纂修的《泉州府志》中仍然沿用着“古浪屿”的称呼。明万历版《泉州府志》“古浪屿”地图明万历版《泉州府志》中“古浪屿”年,鼓浪屿内厝澳发现了一块明天启二年()*振山墓志,上称“宗人世据鼓浪屿”,这是迄今止岛上发现的关于“鼓浪屿”的最早记载。*振山墓志,现存厦门市博物馆几乎与此同时,厦门名士池显方《晃岩集》也开始出现“鼓浪屿”的诗句。明崇祯元年(年)何乔远增补的《闽书》中记载道:“鼓浪屿在嘉禾海中,民居之。”“鼓浪屿”至此算是正式载入史册。从年到年这十年中发生了神马,“古浪屿”成了“鼓浪屿”,真不懂。或许应归因于小岛文明的发展吧,“鼓浪屿”似乎更诗意、更浪漫些,也更受欢迎些。03鼓浪石与鼓浪屿奇怪的是,鼓浪石与鼓浪屿的故事一直到了年英国人翟理思在写《鼓浪屿简史》才有了正式记载。他说,Koolangsu是三个分开的词,Koo即鼓,lang是海浪,而su就是岛屿。之所以被称作“鼓浪屿”,乃由于海浪在其西海岸某处发出一种特别像鼓的声音。美国人毕腓力在年所著的《厦门纵横》中,更具体地指出那块“为海水冲击”而发声的石头,在德国领事公馆背后的海边,即现在的美华海滩。年发行的鼓浪石明信片很多年以来,对于“海浪拍打石洞,声如擂鼓”的说法屈嘿总是心存质疑,因为在第一眼看到它时,边上建有长长的栈桥和码头,鼓浪石离海很远。每次说起鼓浪屿名称来历时,总有些小小的心虚:当年的海平面比较高……码头未拆前的鼓浪石年,运营了22年的鼓浪别墅酒店码头被拆除,美华海滩合二为一,恢复了旧时面目。农历九月天文大潮,“海浪拍打石洞,声如擂鼓”的旧景重现,激动之余,更叹古人所言非虚。码头拆除后九月天文大潮的鼓浪石但在内心深处,屈嘿更认同的是鼓浪屿名称来源的另一种说法:明代某个非著名诗人,隔岸见小小岛浪拍礁石,水花飞溅,于是有了“鼓浪”二字。当时的海水,可以直抵现在的中华路和鼓新路,想来必然是极为壮观的。鼓、浪、屿,诗意且富有韵律,冥冥中自有约定和暗示么?浪涛拍岸,鼓声雷动,是千百年来小小岛向弄潮儿的致敬吧。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言尘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