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介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环鼓游航线今日重启,勾起老厦门人美好 [复制链接]

1#

[新闻页-台海网]


  鹭江8号轮上午首航。


  台海网8月21日讯据厦门晚报报道 今天上午10点,载着多名乘客的鹭江8号轮缓缓驶离岸边,停摆了7年多的“环鼓浪屿+上岛”航线(简称“环鼓游览”航线)再度起航。这条老厦门人记忆中的航线,如今有了新的风景。


  该航线每日一班,上午10点发船。仅面向具有厦门户籍或持有效厦门市社会保障卡的人员开放,全程约50分钟。市民可通过“厦门轮渡+”
  该航线从轮渡码头出发,途经大屿岛、鼓浪石、港仔后、印斗石、郑成功雕塑,经停钢琴码头(可上岛),再返回轮渡码头。天气好的话,可以看到金门列岛。


  厦门轮渡公司表示,重启“环鼓游览”经典航线,就是希望唤起厦门市民的独家记忆,拓展更加适合市民的海上游产品,也希望大家暂时停下忙碌的脚步,静下心来品味厦门的城市变迁。


  时隔7年再次执行该航线,船长林景非常兴奋:“航线还是那条航线,但变化太大了,船变大了,也更舒适了。早期执行该航线的船叫‘环鼓小巴’,只有一层,单台发动机,现在执行该航线的是鹭江7号、8号,舒适度极大提升。”(文/记者戴懿图/陈嘉新)


  现场体验


  祖孙三代七人同行


  或夫妻携手、或一家三口,还有祖孙三代七人同行。今天上午,新老厦门人携家带口来体验这条航线,或重温旧时光,或留下新的记忆。


  “环鼓游”复航后的首批乘客。


  上午9点,马先生就带着女儿来到了轮渡。马先生是青海人,在厦门工作4年了。“我平时比较忙,很少带女儿出来玩,这两天得知这条航线重启的消息,我一早就买了票,带女儿来体验。”


  55岁的邵先生和妻子都是老厦门人,这次,夫妻俩一起来环鼓游,想重温旧时光。“我记得特别清楚,年我孩子3岁时,我们第一次坐船环鼓游,当时就是为了带孩子游玩。我还记得,当时我给孩子在船上拍了很多照片。”邵先生说。


  洪女士带着母亲、妹妹一家和女儿来环鼓游,一共7人,阵容庞大。洪女士说,她小时候在鼓浪屿读书,渡轮就是她上学的交通工具。“有时我也会坐环鼓船只,那时就是一层小船,每个卡位两两相对,还有一个小桌子。”洪女士说,她原本就计划带家人一起游览鼓浪屿的,正好这条航线重启,“那就择日不如撞日”。


  上午10点,船起航了,乘客们纷纷跑到栏杆边拍照留念。


  (记者戴懿)


  老船长心声


  航线见证鹭江两岸的变化


  王福生是厦门轮渡公司掌舵20多年的老船长,他说,这条航线见证了鹭江两岸的变化。上世纪90年代,从海上望去,鹭江道没有什么高楼。当时的鼓浪屿上各种广告牌林立,遮挡了她美丽的容颜。后来,鼓浪屿的广告牌拆除了,鼓浪屿变美了,海沧大桥建起来了,鹭江道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演武大桥如一条玉带横卧海上,双子塔成为厦门新地标。“那时候,周围也没有什么夜景,一片黑乎乎的,现在的夜景太美了。”(记者戴懿)


  老乘客讲述


  那些年的环鼓游令人难忘


  市民吴西是老鼓浪屿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她到厦门岛内学习、上班,每天乘船过渡,看两岸风光,后来还专门乘船环鼓游。“两岸的变化太大了,鹭江道沿岸高楼林立,鼓浪屿上绿树红屋顶,美极了。伴着徐徐海风,鹭江两岸美景尽收眼底。”


  市民李欢女士说,有一年,她和同事特意带上相机登上环鼓的游船,一路上都顾不上坐,不停地拍照。“那时没有无人机,大家对各个角度的鼓浪屿也没现在这么熟悉,很有新鲜感。比如船行驶到内厝澳一带的海岸时,当时觉得特别原生态。第一次离猴屿这么近,大家都特别兴奋。”李欢说,那次拍的鼓浪屿照片得到同事们一致好评,“这次航线再启,我要约上朋友,再次拿上相机去拍一次。”(记者林晓云)


  专家建议


  新老厦门人都值得去看看


  闽南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胡明宜是厦门人。他介绍,环鼓海上航线开通于上世纪80年代末,轮渡码头刚从鹭江宾馆对面搬迁到现在的位置。当年,随着改革开放,厦门经济特区成立,外来的游客越来越多,旅游逐渐兴起,这条航线的开通是当时的旅游配套项目。


  胡明宜说,现在航线重新开通后,环鼓游沿途可以看到和平码头(原来的太古码头)、虎头山、日光岩、升旗山等许多承载着厦门历史的景点,老厦门人可以重温年代记忆,进行新旧对比,体会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年来的成就。年轻人则可以了解这些景点的前世今生,感受和品味厦门这座城市的历史和人文魅力。


  (记者龚小莞)


  年的轮渡码头,从海滨大厦楼顶拍摄。紫日提供


  上世纪八十年代环鼓游的船只。资料图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