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家白癜风医院较好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40509/n5p322f.html作者:樱花七日
最近,一封珍藏75年的病历火了。
病历共有5页,字迹工整,中英文对照,简明扼要,句句都是重点,可见书写者的深厚功底。
而书写者正是林巧稚。
林巧稚是谁?
她曾为袁隆平接生,在50多年的职业生涯里亲手迎接了5万多个生命,被誉为“万婴之母”。
她也是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奠基人之一,医院第一位中国籍妇产科主任,首届中国科学院唯一的女学部委员。
她有怎样传奇的一生呢?
1
立志从医,不改初心
年,林巧稚出生在福建省思明县鼓浪屿一个教员家庭,父亲林良民是一名英语教师,思想开明,认为女性也应该接受教育,努力成才。
林巧稚在父母的呵护下快乐成长,但是五岁那年,母亲因宫颈癌离开了世界。
临终前,一生好强的母亲摸着林巧稚的头,轻轻说:巧妮,阿妈不好,对不起你,你把阿妈忘了吧。”
五岁的林巧稚抱着阿妈哭着说:阿妈是个好阿妈,巧妮不忘阿妈,永远不忘……”
母亲的离去在林巧稚幼小的心灵留下难以磨灭的伤痕,她在心中埋下学医的种子,并为此奋斗一生,不改初心。
7岁时,父亲把她送进鼓浪屿最好的女子学校。在学校里,她学习勤奋,为人善良,性格活泼,是出类拔萃的人物。而且因为父亲的缘故,林巧稚的英语特别好,深受老师们的喜爱。
年夏天,18岁的林巧稚从厦门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并在此任教。任教期间,该校的校长——一位独身的外国女性鼓励林巧稚报考协和医学院。
两年后,林巧稚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北上上海参加协和医学院的考试。
在考试期间,林巧稚的厦门同学余琼英不幸中暑晕倒,她立即中断考试,与另一女生将余琼英抬到阴凉处。
等回到考场,考试已结束。
她非常失落,以为自己和协和无缘。
但是不久后她收到了协和的录取信。原来她救人的举动被监考老师发现,监考老师专门为她向协和校方写了一份报告,称赞她乐于助人,处理问题沉着、得当,是一个学医的好苗子。
这份报告附在林巧稚没有做完的试卷后面,协和校方看了报告,也综合了其他科的成绩,决定破格录取林巧稚。
林巧稚迈出了实现梦想的第一步。
但是她在协和的日子并不好过。
林巧稚在厦门女子师范学校读书时,那里并没有开设物理和化学课程,而这两门课程,在协和医学院的3年预科中所占学分最多。开学时,老师就告诉学生,学习跟不上、考试不及格的人,学校主张尽早去别的医学院,免得浪费时间。
虽然基础薄弱,但她是个认准目标就不会回头的人。她利用一切时间学习,中午午休、寒暑假都是在拼命学习中度过。
凭着苦学和聪颖,她在8年的学习和残酷的淘汰竞争中,成绩一直高居榜首,并获得了协和医学院最高荣誉的“文海”奖学金,也是当时唯一获得者。
她刚毕业就被协和医学院聘请为正式的妇产科大夫,成为该院第一位毕业留院的女医生。
医院,管理者坚信一个女人不可能同时扮演贤妻良母和职业女性两个角色,因此,医院的聘书要求林巧稚在协和任期不能结婚、怀孕、生育,否则解除聘约。
林巧稚为了实现自己的医学理想,怀着复杂的心情接受了这份聘书,开启自己奔波奉献的一生。
林巧稚在幼年埋下学医的宏愿,此后几十年就一直行走在路上,为成为一个优秀的妇产科医生而努力。
杨绛曾说过:走选择好的路,别走好选择的路。
这一路上,虽有许多的偏见,但是她都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实力堵住了别人的嘴,证明了自己的选择。
真正的强者,敢于搏击狂风和暴雨,追求属于自己的广阔天空。
2
终生未育,大爱无疆
二战期间,日本占领了医院,教职工被全体解散。协和的同事纷纷寻找出路,有的出国,医院就业,而林巧稚选择自己挂牌行医。
在东堂子胡同10号的一个四合院里,林巧稚的诊所开业了。她的诊所对待所有病人一视同仁,上医达官贵人,下医贫民百姓,她用美丽的双手迎接一个个新生命的到来。
遇到家境贫困的妇女,她不仅分文不取,还会偷偷资助她们。
对待病人,她始终轻声细语,时时刻刻为她们着想:能治疗的就当时治疗,吃药、敷药能治的病,绝不给她们打针,很多妇女在她这里找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尊重感。
在这个小小的诊所里,一共留存了名患者的病历,这都是林巧稚6年出诊的心血所在。
林巧稚曾经收到一封来自内蒙古的女工乔淑梅的信。
她怀过4个孩子,除了头胎小产外,其他3个孩子都是出生后全身发黄而夭折,现在怀上第五个孩子,渴望做母亲的她写信给林巧稚求救。
林巧稚根据信件内容的描述,判断孩子患的是新生儿溶血症,这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在国内尚无存活的先例,国际上也罕有完全治愈的记载。
这是一件棘手的事。当时林巧稚已经声名在外,治好这个病例,不过是增加些名气,一旦治不好,却有可能招致无法预料的后果。
但是林巧稚管不了这么多,面对乔淑梅的殷切期盼,她答应了下来。
每天下了班,她就钻进图书馆,在浩瀚如烟的资料中仔细搜寻着有关新生儿溶血症的点滴信息。
同时会同妇产科、儿科、病理科、血液科、外科各科专家研究各种方案,制定出对新生儿进行全身换血的方法,让患儿获得重生。
为了感恩林巧稚和其他医生的救命之恩,产妇将孩子取名为“协和”。
面对外界的名声,林巧稚始终淡然处之,始终坚守自己的岗位,做任何决定也是从治病救人的角度出发。
年,协和重建。她在医学教育家李宗恩的再三邀约下,关闭诊所,重返协和,在协和工作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她一生奉献给医疗事业,心里眼里都是病人,似乎只有妇产科的工作才是她与这个世界建立联系的真实通道。她自谦“愿做一辈子的值班医生”。
她一生未婚,接生了5万多个孩子,被称为“万婴之母”,很多父母为了感谢她,将孩子取名为念林、敬林、怀林。即使已经去世多年,但林巧稚始终活在这些孩子以及他们父母的心中,是她带给了一个个家庭生命的希望。
3
著书育人,薪火相传
林巧稚不仅自己医术超群,还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学生,为祖国的妇产科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
林巧稚回到协和之后,面临着妇产科重建恢复和重建。她不遗余力地奔波操劳着。
医院在当年恢复了招生,她是招生委员会的成员。在招生会议上,有人主张缩短学制,但林巧稚不赞成这种做法,她赞同协和一贯的办学思想“严格挑选、培养精英型人才”。
她对待学生分外严格,要求学生站在病人的角度着想,不仅是单纯治病,而要从人道主义角度考虑问题,关心和呵护病人。
一次,一个年轻医生给病人做妇科检查,没有挡好旁边的窗帘,林巧稚立即走过去拉好,并且对她说:请你注意保护病人的隐私。
她常常对学生说,妇产科大夫就是离产妇最近的人,是唯一能给他们帮助的人,怎么能呵斥她,在这个时候,甚至都没有权利说你饿、你累、你困。
她的医者仁心感染了身边的学生和同事,他们主动关心病人,了解病人的真实需求,对待病人耐心细致,给协和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林巧稚赴西欧访问期间,在英国因患缺血性脑血管返回中国。医院,经检查,她被确诊为高血压动脉硬化、脑血栓、心脏病。
患病期间,她开始在轮椅上、病床上写关于妇科肿瘤的书籍,直至4年后,50万字的专著《妇科肿瘤学》完成。
这本专著为后世研究妇科肿瘤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医院。虽遭亲友劝阻,但她还坚持工作。她要求值班医生和护士,只要病人出现问题,即使半夜也要马上通知她。
在她的心中,病人的安危重于一切。
年,她在医院逝世,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也不忘接生。在弥留之际,她伸出左手,断断续续地喊:产钳,快,产钳,快,快。”
她的亲人、学生满含热泪,轻轻放下她那高举的手。
林巧稚逝世后,遵照她的遗愿:平生积蓄的3万元捐给首都幼儿园、托儿所;医院做医学研究;骨灰撒在故乡——鼓浪屿周围的海面上。
她一身干净地离开这个世界,却给这个世界留下最诚挚的爱。
虽然一生没有自己的孩子,她却称得上是天下最伟大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