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
鼓浪屿是厦门的招牌,人们去厦门旅游,大多是奔着鼓浪屿去的。我这次来厦门,也把去鼓浪屿作为重要节目,沈汇丰老师已安排了日程,因为天气的原因,后推了2次。
5月19日,我们游完南普陀寺,时间还早,当时是多云到阴的天气,有点闷热,觉得拣日不如撞日,决定下午就去。
说走就走,坐车来到渡船码头。买好环岛游的船票,突然下起泼瓢大雨。打伞走到检票口,说天气原因,环岛游航班停开,只好退票买单纯上岛的渡船票。大雨过后,小雨未住。我们在轮渡上仍抓紧看望海景,沈老师打伞助我拍摄。
从渡船登岸,雨还未全住。但凭我的经验,刚才那雨下的越猛,越不会持久,下午最差也就是“东边日出西边雨”而已,而可能性最大的将是云散天霁的好天气。后来果然如此。
走在鼓浪屿迷宫似的巷道里,又出我意外。我原以为进了岛,就进了公园。现在才知道鼓浪屿是一个镇,有很多居民和住宅。其实对我来说,也是一路风光。在沈老师的带领下,还是目标日光岩公园大门。
今天既非处旅游旺季,也不是小长假或双休日,且刚下过倾盆大雨,进岛的少,出岛的多,想来此时岛上的游客密度应该是相对较为稀松的。我和沈老师终于登上了日光岩顶峰。须知登顶峰的有些路段只容一人或二人侧身交汇通过,如有几万人怎么上去下来?难怪有人说旅游高峰时“鼓浪屿给踩沉了”。沈老师爬到顶时,有小雨须打伞,顶上人也是满的,他还是主动要求我给他留影一张,可见厦门人这地方也不是轻易到得的。
不一定非要在日光岩最高处,能眺望鼓浪屿和周边海域风景的地方很多。日光岩公园门票60元,我看进去最大的意义就是登高望远,其它无特别必要。当你登上最高峰,俯视脚下的风景,固然可观,但高峰本身已不是风景,或者你在高峰上已经成了别人的风景。不如人在半山,上可以眺望高峰,下可以俯瞰平地。我记得有一位哲学家是尼采吧,他有一首小诗:“不要在平地上停留,也不要爬得太高。登上半山处,这里风光最好。”(大意)这当然说的是人生哲学,但实际生活中也有用。假如下次我还来鼓浪屿,我不会买票去挤上高峰(人真正多时我也挤不上去)。因为鼓浪屿除了日光岩,可以观光旅游的看点还有很多。林巧稚出生在鼓浪屿,她的墓也在鼓浪屿,有纪念公园。弘一大师李叔同的墓也在鼓浪屿。鼓浪屿有佛教庙宇,有基督教福音堂。我想,它的每一处巷道,每一座旧建筑,都有故事。海滨大道,风光迷人,足可留连。何必仅仅为站得高一点看景而与万人争挤那狭窄的单行道呢。
鼓浪屿早先曾经租借给外国人,又称万国租界,为洋人所控制。现在有点像租借给商人的样子,由商人经营。在鼓浪屿镇,不同于在厦门本地人生活的小区。岛上绝大多数是外地游客,这些来来往往的过客,在当地商人眼里一定是很特别的。我和沈老师进入公园上山遇雨,见路旁有一小店,户外竖着6把大盖伞,每把大伞下都有桌凳,全闲着。我们两个古稀老头想在大伞下坐坐避一会雨,休息几分钟。店主见了说不买小店的东西不能坐!可小店一元的矿泉水要卖6元。我看那些伞竟化成了一把把张开的蜘蛛网,把我们当路过的猎物!我们不和他一般见识,走进雨中,撑把小伞继续走路。鼓浪屿是美丽的,但和游客高度集中的其他旅游景点一样,哪怕庙里的和尚,也难以不被铜气污染,别说这些本来就是唯利是图的小商人了。
闽南花木
到闽南旅游,我还是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