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谷雨?
这两个字,你一定认得;但是,其音,你读对了吗?
“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雨读作去声,如雨我公田之雨。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上而下也。
01《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关于“谷雨”的两个要点
第一,和雨水的yǔ不同,谷雨,取“雨(yù)其谷于水”之意,即降水于谷类作物上,这个“雨”是动词,或者说是名词动用。在古汉语里,雨,读去声yù作动词的情况并不鲜见,比如,汉乐府民歌里,有一首著名的《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其中的“夏雨(yù)雪”即是也。
第二,谷雨,“盖谷以此时播种”,即谷类作物在此时节播种,正所谓“雨生百谷”也!在传统的二十四节气当中,谷雨虽然不像春分那样处于“定气”的节点上,也不像清明那样演变为重要的节日,但是,谷雨和雨水、小满、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自然降水状况的节气;同时,更与小满、芒种一样,是最直接表达作物生长的节气。谷雨,是华夏农耕文明最纯粹的表达!
在农业生产水平低下的古代,一年一季的粮食耕种,春播、夏长、秋收、冬藏,哪一个环节耽误了,都无异于致命的灾难。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是稻、黍、稷、麦、菽等百谷的最后播种时间;倘若错过农时,拖到立夏后再下种,不待成熟秋寒已至。所以,老祖宗直接用“谷雨”节气来提醒百姓要及时播种百谷。
02谷雨时节,杜鹃声里的文学色彩
谷雨时节,还有一种神秘的声音,来自谷雨“三候”,被文学赋予了独特而丰富的色彩: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这是秦少游的《踏莎行郴州旅舍》,书写料峭春寒中词人投宿驿馆的孤寂情怀。夕阳西下,暮色里,声声凄厉的杜鹃鸣叫,那恐怕是在呼唤游子“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吧!否则如何会有下阙的“驿寄梅花,鱼传尺素”?如何会有“砌成此恨无重数”?如何会有问“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这是文学大家曹雪芹为《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倾力打造的《葬花吟》。林黛玉原本是西方灵河岸边三生石畔的仙子,为报答神瑛侍者的甘露灌溉,来人世用眼泪报恩。所以,每当黛玉以泪洗面时,最贴心的丫头紫鹃就来劝慰。这“紫鹃”,也是曹雪芹精心设计的名字,就“子鹃”的谐音,也就是杜鹃鸟的又一别称。听到杜鹃悲鸣,仿佛是紫鹃含悲忍泪劝黛玉:“姑娘不哭,姑娘不哭!”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这句诗出自李商隐的代表作《锦瑟》,其中的望帝是传说中的古蜀王杜宇。
相传,古蜀王杜宇亲眼目睹殷纣王在牧野大战中最后的惨败,目睹纣王因失去民心而被周武王姬发率领的联合*队攻破都城,目睹纣王因亡国而自毁的不堪结局。古蜀王一定吸取了殷纣王荒淫无度、滥施刑罚、横征暴敛的误国教训,努力劝导子民要及时稼穑五谷。杜宇死后化作杜鹃鸟,每到谷雨时节,昼夜啼鸣,“布谷,布谷”,“快快布谷”,用生命呼唤百姓莫误农时!所以,杜宇也成为杜鹃的代称。
谷雨,作为农耕文明劝导稼穑的标志,提示及时播种五谷的节气,其意义之重,自古及今亦然!#谷雨#
附乾隆娣往期文章,欢迎点击链接继续阅读。感兴趣的小伙伴,记得分享你精彩的点评哦:
烝民乃粒,万邦作乂:农耕文明下,二十四节气不违农时的农本思想
九尽桃花开——中华传统文化在恬静生活里流淌,于时序推移中绵延
端午节:贾元春赏赐红麝串与法海密受雄*酒——姻缘际遇何其悲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