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敢不敢让你的对象喝口雄*酒,验一验“真身”?
小时候看《新白娘子传奇》里有一个桥段,是许仙听信法海的话在端午节那天用雄*酒试验白素贞是不是妖。越长大我就越发不喜欢许仙,觉得他并非真的喜欢白素贞,直到故事翻拍成《天乩剑·白蛇传说》,我真的很为许宣和白夭夭的爱情感动,连最不喜欢的雄*酒剧情也被赋予了真爱的意义。
端午节自古便出现在各种戏说话本里,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神秘的色彩,那么你知道端午节是如何诞生,在这天我们又有哪些习俗呢?
1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在中国由来已久,在中国各地也流传着各种的端午节的传说,其中最有名的主要有三个:
纪念屈原
第一个,纪念屈原之说。这个说法影响最广最深,在主流的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赛龙舟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公元前年,秦*攻破楚国京阿都,屈原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写下了绝笔《怀沙》后,抱石投汨罗江自尽。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为了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纷纷划起船只打捞寻找。有位渔夫准备了饭团、鸡蛋等食物,他说扔下食物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百姓们见后纷纷仿效。五月时节,蛇虫正活跃,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酒倒进江
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最终发展成粽子。
所以以后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纪念伍子胥
第二个流传比较广的传说纪念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前年)的伍子胥。伍子胥,楚国人,他的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将子胥赐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
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之东门上,以看越国*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伍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伍子胥
纪念东汉孝女曹娥
第三个传说是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曹娥是东汉人,其父溺于江中,曹娥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十七天后,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当然中国地源广阔,各地传说也带有不同意义的地缘特色,农历五月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季节,从这一天必不可少的祛病防疫活动,逐渐演变为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习俗。
2端午节的习俗
赛龙舟
赛龙舟是龙图腾的产物,它最早当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有可能始于原始社会末期。其目的是为了祛病、保健、消灾、辟邪,由于生产力的发展而成为了娱民的活动,史书记载,赛龙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兴起的。由此可见,赛龙舟不仅是一种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出人们心中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吃粽子
粽子,即粽籺,是籺的一种,又称“角黍”、“筒粽”,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是中华民族传统节庆食物之一。粽子早在春秋之前就已出现,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到了晋代,粽子成为端午节庆食物。食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挂艾草与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沐兰汤
端午节洗浴兰汤是《大戴礼》记载的古俗。
当时的兰不是现在的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有香气,可煎水沐浴。
《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五杂俎》记明代人因为“兰汤不可得,则以午时取五色草拂而浴之”。衍生后来一般是煎蒲、艾等香草洗澡。
在广东,则用艾、蒲、凤仙、白玉兰等花草;在湖南、广西等地,则用柏叶、大风根、艾、蒲、桃叶等煮成药水洗浴。
不论男女老幼,全家都洗,此俗至今尚存,据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
系五色线
系五彩长命缕,这是宋代就有的古老习俗。用红绿*白黑色粗丝线搓成彩色线绳,系在女孩子的手臂、颈项上,叫长命缕、续命缕。
五色线
明人余有丁《帝京五日歌》所云“系出五丝命可续”,指的就是这种习俗。
这种彩色丝缕要戴到“六月六”才把它剪下来,丢进河里让水冲走。陕西地区的传说认为这和药王孙思邈的事迹有关,将花线丢进河里,等于百病也被带走了,具有送灾的性质发展到现在。
相亲
少数地方端午节还有相亲的习俗,就是划龙舟的活动里,小伙看上姑娘,就要去送香囊,或者去女朋友家定亲,二刀肉配白酒哦。
画额
画额,端午节以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亦可驱避*虫。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以驱*,二借猛虎以镇邪。
画额,汉族习俗,在端午节以雄*涂抹小儿额头可驱避*虫。
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以驱*,二借猛虎以镇邪。
山西《河曲县志》云:“端午,饮雄*酒,用涂小儿额及两手、足心,……谓可却病延年。”
佩香包
“端午至,五*出。”说的是仲夏时节,各种各样的*都出来了,蛇、虫、蚊、蚁……,还有细菌和病*都很活跃。
在香包内装入各种芳香中药,借助药物香味的挥发,刺激人体的鼻粘膜产生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