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北京西郊翠微山麓的法海寺,始建于明朝正统四年(公元年)距今年。
在佛教丛林甚多的北京,法海寺名声不显,香火似乎也不太旺盛。但是这里却因当年建寺时留下的大幅佛教壁画而成为众多艺术爱好者向往的殿堂。
法海寺壁画是明代院体画的典范作品,历经近年至今尚在大雄宝殿内保存了10幅完整的明代壁画,真真的难能可贵。壁画主要描绘了观音菩萨、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共绘有77个人物。这些人物大的接近2米,小的仅有0.5米。人物表情生动、姿态各异、栩栩如生。
关于法海寺壁画中菩萨的介绍网上已经有很多,我就不再赘述了。我来着重介绍一下壁画中描绘的护法神--*子母。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人们对“*”特别的忌讳。“*”一般象征着凶猛、邪恶,但凡名字中有“*”的几乎都得不到普通民众的喜爱。“*子母”可不是指当前侵华的日本*子的母亲,她在佛教故事中是护法的二十诸天之一,梵文音译为“诃利帝母”。
实际上“*子母”原为婆罗门教中的恶神,专吃人间的小孩,是“母夜叉”的原型。
那么,一个专吃人间的小孩的恶神是怎么成为佛教的护法神,又是怎样在中国转变为慈眉善目的贵妇形象而受到民众的供奉的呢?
这要从佛教的传说说起。
话说从前有一天,一大群人,据说有人之多,赶路去参加一场活动。人群中有一怀孕的女子随行。因路途劳累,女子不幸于途中流产,急需救助。然而,路人之众竟无一人对女子施以援手,女子悲愤而死。
女子死前发下*誓,来生要投生于王舍城,食尽城中小儿以泄愤。由于怨念太重,女子后来果然应誓,投生王舍城后生下五百儿女,日日捕捉城中小儿喂之,世人称之为“*子母”。
此恶行被佛尊释迦得知而前往规劝。*子母仍我行我素继续作恶。释迦遂以法力藏起她的一个儿子,令*子母无处找寻。*子母因过于思念她的孩子,急得又哭又闹。当她得知孩子在佛身边,便求佛归还于她。佛说:你有五百个儿子,不见一个你就急成这样。可你有没有想过,被你吃掉孩子的人家会着急成什么样?你如此作恶,可曾想过有什么后果?佛语劝化了*子母,令其顿悟前非,皈依佛门成为护法诸天之一。
第一次看到这个故事时,真的是细思极恐!因个人的不幸遭遇进而疯狂恶意地报复社会,在现代社会这属于事出有因但罪不可赦的严重暴力犯罪。在佛教中故事中劝人向善的初衷很好,但似乎这药下得有点猛!
金庸先生在《天龙八部》中记述了“无恶不作”叶二娘因自己的孩子被人掳走而去劫掠他人的小孩的故事。其实那就是*子母故事的金庸版。从这个点来看,金庸先生把小说取名《天龙八部》并自述是讲的一个佛教故事,诚不我欺。由此也看出金庸先生深厚的佛学造诣。
中国民间自古没有太深的宗教情节。各种复杂深奥的宗教教义在中国民间绝大多数都简化成能不能保佑民众安全、健康或富贵。至于拜的是哪个教、那尊神,对普通人来说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
基于此,即便*子母曾经是日食一小儿的恶煞,但终因她弃恶从善而又具有超级强大的生育能力(生下五百儿女),在中国民间将她当作送子娘娘来供奉。
在法海寺壁画中的*子母,只见她体态丰腴、面目慈祥,身着大袖圆领袍衣,脚穿云头鞋,环佩璎珞。她右手持宝扇,左手轻抚身着红袍、项带长命锁的孩童。
整个画面干净流畅,肃穆而庄严。汉化后的*子母就是这样一个汉族贵妇形象,受到老百姓的膜拜和供奉。
不过,从一个专吃小孩的恶煞转变为送子佑子的女神,中国老百姓这心还真是有点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