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介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视频山水大义之二远古塔山 [复制链接]

1#
请问盖百霖的副作用有哪些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417/6173056.html
18:52

大义在常宁,常宁有大义。今天,带您走进塔山,去感受一下别具风味的瑶乡风情。

塔山瑶族乡,是衡阳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位于常宁西南60公里边陲山区。史料记载,阿育王叠石建释迦真身舍利白玉宝塔九座,此为第九,“石塔嶙峋,半出天外,白石层叠,突兀峥嵘,疑若*工。”因而名为塔山。

这里人文荟萃,历史悠久,自元朝起,便有瑶民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民俗文化。塔山境内秀水潺潺,峰麓而分,一流向东,曰“东江”;一流往西,曰“西江”。两条姊妹江汇成“人”字形,加上塔山山顶那一点,成了一个灵动的“义”字。东江和西江从远古而来,穿梭悬崖峭壁与峰壑林海,把常宁的山水美景演绎得淋漓尽致,塔山由此被誉为“水的源头、林的海洋、云的故乡、天然的氧吧、摄影师的天堂”。

从常宁出发,沿S,经兰江、洋泉,大约40分钟的车程,便来到了塔山底下。这条石板铺成的小道便是塔山盐茶古道,过去,这里是通往湘南、粤北、桂北的交通要道,如今成了人们探寻塔山远古的阶梯。

盐茶古道历史悠久,从塔山穿境而过,是我省保存最完好、路径最长的盐茶古道。上盐茶古道,有一段道更是七上八下、崎岖陡峭,令人望而生畏,这段路长约15里,因此被当地人称之为“十五岭”。虽经过了千百年的洗礼,青石板依然亮滑,走在这古道上,两旁溪流涓涓,灌木丛丛,仿佛还可以听到隐隐远去的脚步声。

沿洋塔公路一路前行,来到了塔山风车口,站在这里,登高望远,云海莽莽,满目青山,美不胜收,确实让人感觉心旷神怡。但这里,还不是塔山的最高峰,真正的最高峰是天塘山。

站在塔山之巅,“东观四洲地,南看九嶷山,西察零陵景,北望美洞庭”,更加令人豁达、神怡。每年四月,塔山杜鹃花竞相怒放,满山红透,吸引着八方游客。若是在冬季,登上塔山极目远眺,雪海茫茫,山野素裹,峡谷深涧,玉树琼枝,更是一派雪域风光。

神秘远古的东江源头,也就在这塔山之巅。在山泉溪水的浸润和千万年的冲击下,东江两岸峰峦叠嶂,古木林立,杉竹万顷。三叠、五叠、七叠瀑布形态各异,跌水、飞泉、溪潭随处可见。

东江峡谷,溪水清澈见底,绝对是溯溪的好地方。而在东江两岸,茂林修竹,郁郁葱葱。传说,当年蔡伦发明造纸术,就是东江的竹子给了他灵感,此后,其它地方造纸起初必须要用东江的竹“娘娘”做引子。

相传,东汉永元四年(公元92年),蔡伦任尚方令后,一天不经意来到了塔山东江游玩,忽见一簇枯枝,上面挂浮着一层薄薄的白色絮状物,犹如写字的丝绵。蔡伦如获至宝,乘兴询问东江人,原来是涨水时冲下来的树皮、烂麻,扭一块儿了,又冲又泡,又沤又晒,就成了这烂絮。不久,蔡伦率几名皇室作坊中的技工来到东江,利用东江丰富的水源和树木竹子研究造纸,经过不断探索和多番改良,终于造出了令世人称赞的“蔡伦纸”。

这里不仅有蔡伦的造纸传说,更有宋朝升国公主留此清修的美丽故事。相传,宋仁宗为访*帝南巡足迹,下洞庭,入湘江,从塔山而上九嶷。随行的胞妹升国公主因喜爱塔山东江的优美素雅,民风淳朴丰厚,于是留此拜师清修。

塔山有棵红豆杉,传说就是升国公主亲手栽种的,历经千年,这棵树已是树干粗壮如盘,枝叶繁茂浓密,华叶如盖。更神奇的是,阳光灿烂时,男女搭配到树底下,红豆杉树就会喷出丝丝细雨,太阳越大,细雨就越多,令人倍感神圣,因此,被当地人称之为“晴雨树”(情侣树)。

“千年红豆晴飞雨,万竿翠竹风带香”。传说中的升国公主在这片土地上,不仅栽下了神奇的“晴雨树”,也为瑶乡种下了一片受用不尽的青青茶园。据《塔山记》记载,阿育王筑的白石宝塔上有数株茶叶树,公主每年清明前都会亲手采摘制茶,进贡皇兄仁宗,仁宗以长沙白鹤井水泡茶,茶味清香、甘醇,且茶水中清晰可见其妹升国公主清修的身影。后公主仙去,其名永垂,其茶永醇。

瞧,这个便是闻名遐迩的塔山山岚茶。在高山云雾的滋养中,塔山茶叶能够长期保持鲜嫩而且富含芳香物质,将茶叶加杯冲泡后,茶色翠绿透亮,醇厚清爽,清香四溢。这里的瑶胞说,采茶不能用指甲掐,要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捏住,把嫩芽扯下来。

五十年代初,塔山瑶民赵永兴曾将此茶精制寄献给毛泽东主席,中央办公厅代为回复,盛赞此茶醇香,此情笃厚。八十年代,此茶被冠为“塔山山岚茶”,名列湖南名茶,畅销国内国外。目前,塔山茶园面积已发展到5万余亩,被评为全省唯一的“生态有机茶之乡”。

雄奇瑰丽的东江,更是一条英雄之江。在这里,传唱着赵金龙、赵福财反抗压迫的抗争悲歌;也流传着奉虎满苦练茅兵起义,三支神箭夺皇位的动人故事。

清朝顺治十一年(年),著名哲学家王船山,来到塔山下洋泉西庄源隐居。据史料记载,王船山在这隐居三年中,完成了《老子衍》《*书》等重要著作,并着手撰写《周易外传》。20世纪初大革命时期,中共地下*组织在东江一带,常以石屋岭三亭一庵为“交通站”开会联络,革命烈士肖震球和众多进步青年就是从这里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东江也因此成了“红色的摇篮”。

如果说东江是雄伟传奇,那么西江便是瑶情万种。千百年来,瑶族同胞在西江两岸繁衍生息,让这片青山绿水烙上了鲜明的民族印记。

西江是东江的姊妹河,与东江同源,九曲十弯,奔腾不歇,流至蒲竹村境内青蛇山时,忽地峰回路转,平缓若止,碧水似镜,青山叠嶂,绿荫尽染,倒影如画,似一青蛇横卧于此,被誉为“青蛇湾”。

在青蛇湾有个传说,相传在南宋时期,青蛇为了躲避法海的追杀,逃到风景如画的塔山,遍体鳞伤的青蛇被当地瑶民所救。青蛇被救后决心留驻此地,永久守护瑶山平安。

瑶民集居山区,气候潮湿,易患风湿性关节炎等各类风湿病痛。青蛇为报答瑶民恩情,利用当地丰富的中草药材配制风药药方。此后,这里的瑶民每有病痛便采摘配制,熬成汤药服用,这种独特的风药被人们誉为“瑶家风药”,常有药到病除之效,被瑶民奉为“神药”,久而久之,声名远扬。

在瑶乡,客人进门前一定要和主家一同敬酒同饮,这种迎宾仪式,不仅是他们流传下来的风俗,更是瑶民对客人的尊重和欢迎。

塔山瑶乡特有的瓜箪酒,真的是清醇甘冽,别有一番风味。

瑶民在风俗习惯方面一直保持本民族传统特点,尤其在男女衣着上更为明显。

瑶族妇女善于刺绣,在衣襟、袖口、裤脚镶边处都绣有精美的图案花纹。发结细辫绕于头顶,围以五色细珠,衣襟的颈部至胸前绣有花彩纹饰。男子则喜欢蓄发盘髻,并以红布或青布包头,穿无领对襟长袖衣。

而要说起瑶乡的民俗文化,最撩人心魄的莫过于这清新明快,极富生活气息的瑶歌了。

瑶人无事不成歌,瑶山无处不有歌。他们常常是触景生情,放开喉咙就无拘无束地唱了起来,你唱我和,一呼百应。而要说起瑶族盛大的唱歌活动,当然是座歌堂了,即塔山瑶乡人民称之的“谈笑”。

旧时瑶民住在“深山之处,鸟宿之方”,住宿条件简陋,喜庆客多时,来客往往无处住宿,而山高路远,又无法当日往返,于是就“儿孙饮酒连歌唱,不理东西夜不眠”,歌声通宵达旦。特别是到了每年的十月十六日盘王节,这一天,男女老少一派节日盛装,欢聚一堂,连唱三日三夜,鼎盛时可达六、七日不散。随着瑶歌的兴起,舞蹈也就自然而然地走进了瑶族人民的生活中。

瑶族流传最广、最有代表性的瑶族舞蹈长鼓舞。在这长鼓舞的艺术语言里,有讲述瑶民造房过程的,有描述人们舂米、筛米、扎头巾、捆腰带等劳动生活情景的,还有模仿金鸡展翅、青蛙爬壁等动物形态的。它们的表演动作有的粗狂豪放,有的细腻含蓄,有的如龙腾虎跃,有的似流水行云,让人赏心悦目。

千百年来,塔山瑶胞在西江两畔,创造了诸如瑶家腊肉、西江河鱼、干蕨干笋、瑶家野菜等独特的饮食文化。每每有客人到来,这些菜便是招待贵宾的佳肴,伴着浓浓的菜香瑶乡人民的热情和浓郁的民俗民风随之扑面而来。

瑶族人民喜欢用载歌载舞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欢迎重要宾客,庆祝隆重节日,他们会点燃篝火,围成一个圈,手拉着手一起纵情歌舞。

参加完瑶族人们热情的篝火晚会,好客的瑶族同胞用他们的传统手艺――抖糍粑,招待远方来的客人。

而在每次节庆活动中,瑶族同胞都少不了“抖糍粑”,它是瑶乡人一项延续几百年的民俗活动。“抖糍粑”,需将浸泡了一夜的糯米洗净,蒸煮后再移至石缸捶抖熟稔后,沾上*豆粉食用,别有一番风味。

塔山瑶族人民在如歌岁月里,不仅创造了灿烂的音乐、舞蹈、雕刻、刺绣、纺织等文化艺术,而且还创造了独特的节日文化、婚俗文化、饮食文化和服饰文化。每一种文化,每一种风景都如瑶歌一般悠长,耐人寻味,值得品味和体验。

在塔山,可以春赏花、夏漂流、秋登高、冬赏雪、可以住瑶寨,赏杜鹃、抖糍粑、品茗茶、吃瑶菜,这里的山水人文,定会让人不虚此行。在去塔山的路上,还可以去洋泉泉峰观、洋泉湖泊去看看,还可以去弥泉林场,去看下猴子潭、千年花榈木树,呼吸一下森林小镇的清新空气。

记者:尹明李洋源编辑:李洋源二审:袁丹三审:刘朝文刘阳新闻-投稿邮箱:XMT

.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