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三塔》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姓奚,名宣赞的公子,在清明雨上时,救下一位白姓的小姑娘——卯奴。这个故事和前一个版本很接近,都是妖化人形迷惑人心,但是这一次又有所不同,是一位小姑娘迷路了,公子好心送她归家,最后被一位白衣妇人留于家中半月之久,弄得他面*肌瘦、思归不得。
这位叫宣赞的公子很明显是被胁迫的,这里的白蛇就是一个吃人心肝的妖,没有一点人性,更遑论感情了,但是由于宣赞曾经救过卯奴,每一次白衣妇人要下手杀害他的时候,卯奴都及时出现救下他来。
就在宣赞为妖所困之时,他的叔父奚真人回来了,他听到这般描述,知道是妖精作怪,于是念咒烧符,召来神将,捉住了湖中三怪:现了原形后,原来是乌鸦、水獭、白蛇。于是奚真人取来三个铁罐,把三个妖怪镇于西湖,这就是西湖三塔的来历。显然这个版本的白蛇,一样是为祸人间的,妖在宋代时,就是和人有别,是邪恶的代表。
冯梦龙《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这个版本的白蛇开始有了人性,再也不是吃人心肝,挖人眼睛的妖怪了,此时的白蛇就很接近电视剧《新白》里的白素贞了。甚至话本的开头都引用了宋代诗人林升的《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薰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是说的西湖明媚的景致,使人流连忘返,这和《新白》的开篇已经很吻合了。西湖春景融和之时,白蛇幻化人形与许宣相遇于西湖,一个俊俏少年,一位美貌女子,这样的开头其实是不落俗套的。
白素贞与侍女青青,在杭州西湖遇到药店小厮许宣,同舟避雨,两位年轻人共处之时一见钟情,白蛇遂生欲念,欲与书生缠绵与共,同享人间之爱。白蛇最后嫁给许宣,婚后白蛇屡次现出真身,许宣惊恐异常。
这时镇江金山寺的高僧法海赠与许宣一个钵盂,让他收服白蛇,白蛇和青蛇被钵盂罩住后,现出了真身,原来是白蛇与青鱼。许宣帮助法海收服了妖孽后,法海把她们带回,在钵盂上修葺成七级宝塔,名曰雷峰塔,而白蛇、青鱼的结局是永镇于塔底。
冯梦龙如此描写,大家看到的并不是一个美好的爱情故事,甚至结局还有那么一点莫名的不平,妖生出人性,而人并没有留恋妖的感情。
当然冯梦龙的本意肯定不是为了歌颂美好的爱情,既然叫‘‘警世通言’’,肯定是警示后人的,冯梦龙在最后写:‘‘奉劝世人休爱色,爱色之人被色迷。心正自然邪不扰,身端岂有恶来欺。但看许宣因爱色,带累官司惹是非。不是老僧来救护,白蛇吞了不留些。
这个版本的法海就是正义的化身,他救许宣脱离苦海,点化许宣成为佛家弟子,从冯梦龙最后的总结之句可以看出来,这也和明朝初期的资本主义思想萌芽有着莫大的关系,人性里有了利己主义。冯梦龙版本的白蛇,有了人性的一面,虽然她最后还是被许宣所厌弃,但是她始终没有加害于他,反观许宣倒是不念及夫妻之情,借用法海之手把她永镇于雷锋塔底,这个许宣未免无情了一些。
此时的白蛇只是拥有了人的一面,但是冯氏笔下的白蛇始终还是‘‘妖’’,她还是有作为妖的性格,比如她威胁许宣说,你若和我好好过下去,我们就相安无事,如果你不和我好好过下去,那么你还要带累满城百姓陪葬,这几句话始终是妖才说得出来的。
而警世通言里的‘‘警世’’在结尾处点出,终还是没有脱离封建思想的窠臼:祖师度我出红尘,铁树始见春。化化轮回重化化,生生转变再生生。欲知有色还无色,须知无形却有形。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空空色色要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