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哪里最好 http://www.xftobacco.com/m/作者:羽逸尘
小时候看《新白娘子传奇》,特别不明白那么美好的爱情,怎么就冒出一个法海出来大煞风景。
作者是为了放大“门不当户不对”的爱情悲剧吗?
还是纯粹为了制造爱情的坎坷?
直到我看了鲁迅杂文《论雷峰塔的倒掉》,终于醍醐灌顶。
他从小听了很多白蛇娘娘的传说,很希望“造孽”的雷峰塔能倒掉。
长大后,他到杭州看到那破破烂烂的塔,心里还是不舒服,依然希望它倒掉:
“和尚本应该只管自己念经。白蛇自迷许仙,许仙自娶妖怪,和别人有什么相干呢?他偏要放下经卷,横来招是搬非,大约是怀着嫉妒罢,——那简直是一定的。”
在鲁迅看来,白蛇和许仙哪怕“身份”再悬殊,再“不般配”,他们乐意,和尚管得着吗?
偏偏一厢情愿认为许仙“堕落”,要去“除魔卫道”,拆散一桩好姻缘,这不是魔怔了吗?
值得玩味的是,类似的戏码,在现实中轮番上演。
神话是现实的映射,很多人的心中就住着一个法海,做着吃力不讨好的事。
最近,“法海”们很忙,他们忙着骂醒一位休学待产的社科院女研究生南依。
南依是一位典型的“走出大山的女孩”,凭借不懈的努力一步步开拓原本被“遮蔽”的眼界,顺利考入社科院研究生。
网友称她为“励志博主”,把她当成“寒门”逆袭的范本。
既然是“励志博主”,总该有“励志”的样吧?这“人设”可得稳住。
但南依并不在乎,她做了一件“惊世骇俗”的事:开学典礼没过多久,就怀孕休学回家待产。
每个字,都像是一个重磅炸弹,挠着网友敏感的心灵。
她男友的“身份”也超乎网友的想象力:一位中专毕业的理发师。
别见怪,“法海”只是一介“俗人”,有着大众化的婚恋观。
网友惊呼,这“剧本”走向不对啊!明明就快“翻盘”了,却又亲手把自己的人生毁掉。
在“火”遍全网的视频中,南依的丈夫解释了她的“疯狂”:
“她的意思是,她不想把我让给别人,但要是突然不要这个孩子,有可能我们走不到最后。”
寥寥几句,就让网友浮想联翩:
一个高学历恋爱脑女孩被中专老公拿捏得死死的,真是太可惜了。
哪怕南依发文解释,休学不是放弃学业,待产的一年她也会持续学习,也说服不了网友。
网友依然痛心疾首:
“走出大山的艰辛过程都忘了吗,现在要回去。”
“唉,以后你回想起来会做噩梦的。”
“知识送她走出大山,眼界却又把她送回大山。”
孰对孰错?
恐怕没人能下定论。
因为网友以为自己的认知在第五层,“俯视”着第二层的南依夫妻。
但其实,网友是在第二层,那一点简单的心思,被身处第五层的南依看得透透的。
人总是重复地犯着先入为主的错。
有没有一种可能,女研究生和理发师的结合是一个打磨精细的剧本?
毕竟,真正的猎人往往以猎物的姿态出现。
细想一下,如《二舅》的爆红,其中隐藏着巨大的张力。
南依的“爆火”亦然,无数的争议,聚汇成一个“自毁”的“剧情”。
鲁迅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而在互联网,“悲剧毁灭”时,将创造一波波庞大的流量。
不然,南依大可悄无声息地守住她的“幸福”,不必弄得人人皆知。
所为的,不过是让充满“助人情结”的网友,帮忙添加热度,给她的网红事业添砖加瓦。
网友呢入戏太深,无法自拔。
这波舆论各方角色鲜明:
家人:可以
学校:可以
导师:可以
喷子:不行
讽刺的是,被戏称“喷子”的热心网友,无意间充当了一茬茬韭菜。
且看舆论不断发酵,南依的短视频账号粉丝已有14.3万。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谁才是真正的赢家?一目了然。
自媒体时代,“人设”、“剧本”就是流量密码。
这一点,南依和她的“丈夫”都是个中高手。
网友以为,男方只是“平平无奇”的理发师,其实,在他名下有两家公司,还有疑似为公司产业的理发店、西餐音乐餐吧。
妥妥的“幕后操盘手”。
如今再看,这波操作,实在太绝。
就在网友后知后觉发现南依的涨粉量后,进一步发现她把视频设置成私密模式了。
于是,视频几分是真,几分是假,难以一一质疑,也无法一一证实。
大胆猜测,这场风波不是研究生的“下嫁”,而是“强强联合”。
总而言之,网友瞎操心了。
对方过得风生水起,小丑竟是我自己。
从这个角度看,南依在“宣布”休学待产时,其实经过一场“预热”。
她在去北京报道的时候,带着家人坐飞机,在天安门打卡。
这件事还上了热搜,成为一个非常“正能量”的例子:
#佤族女生用第一桶金带全家游北京#
前面有多“励志”,后面的溅起的水花就有多大。
南依所“塑造”的不顾一切寻爱的模样,怎么看都像是炒作。
还记得那个远嫁西非的00后网红周周吗?
她才20岁便怀有8个月身孕,更让人担忧的是她飞蛾扑火一般随黑人老公远赴尼日利亚。
期间,她的“失联”更是为她的热度推波助澜。
一顿忙活过后,周周依然处在失联状态。
就在网友以为她发生了什么不测时,她晒出了在西非的产检照。
放不下助人情结的网友再看自己劝告的留言,恐怕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吧。
特意去看了周周的短视频账号,粉丝接近27万。
而她看似“恋爱脑”的行为,对她来说不过是一场名为《西非生娃历险记》的作品罢了。
王小波在他的杂文《救世情结与白日梦》中写了一件趣事:
年时,他有不少同学都患有“救世情结”的“病”,有的甚至跑到缅甸以解放缅甸的受苦人,其中不乏女同学。
这对他刺激很大。
就在他脑子一热,准备过去时,突然灵光一闪,发觉这件事很不对劲。
他想了一夜,才消灭了那荒唐的冲动。
首先,他不认识这些受苦人。
其次,他不知道对方在哪受苦。
最后,他不知道对方需不需要解救。
也就是说,他的“救世情结”,只不过是自作多情。
果然,那个特地跑到缅甸的女同学回来后黑着脸,不愿谈起这事。
一问,女同学就说:
“不说这个好吗?”
王小波如释重负:
“看来她在缅甸也没解放了谁。看来,不切实际的救世情结对别人毫无益处,但对自己还有点用——有消愁解闷之用。”
在我看来,“消愁解闷”四字,不过是自我安慰的说辞。
毕竟,谁想承认自己愚蠢得可爱?
既没有感动到别人,也无法感动自己。
反观南依们“忠实”地做自己,不在乎任何言论,看似很傻,其实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人生赢家”。
对此,除了“祝福”,还能说什么呢?
越较真,看起来越可笑。
早点散了吧,别莫名其妙变成对方“剧本”里的一颗棋子罢!